核学院20251704班团支部开展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主题教育班会

  • 文、图 / 张天硕
  • 日期:2025-11-09
  • 19

        2025年11月4日中午12点,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20251704班团支部于线上开展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主题教育班会,全班同学悉数参加会议。

        会议伊始,班长团支书张天硕同学主持会议并作开场致辞,系统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涵与时代价值。他结合求是网相关理论解读指出,这一重大论断是民族团结之本、国家认同之基,更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。随后,他带领同学们学习了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》,通过梳理西藏、新疆等民族地区的发展巨变,生动展现了党的民族政策带来的历史性成就,呼吁同学们从民族复兴战略高度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,主动践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。

        接着,学习委员王文旭同学聚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展开分享。他结合西藏民大学子返乡实践的案例,提出“理论学习+实践体悟”的认知路径,带领同学们研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渊源,重点解析了“四个与共”理念的深刻内涵。他建议大家以班级学习小组为依托,收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案例,通过专题研讨深化对“中华文化是主干,各民族文化是枝叶”的理解,让理论学习真正入脑入心。

        随后,体育委员袁泓昊同学从集体建设视角延伸主题内涵。他以体育竞技中的团队协作精神为切入点,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中“共同性与差异性关系”的论述,强调在班级活动中应秉持“增进共同性、尊重差异性”的原则。他提议在后续班级体育活动中融入多民族传统体育元素,通过共同参与、互帮互助,让同学们在运动中体会“手足相亲、守望相助”的团结力量,构建包容和谐的班级氛围。

        生活心理委员孙彩云同学则从日常关怀维度补充分享。她结合民族地区学子返乡实践中的民生观察案例,指出民族团结离不开生活中的点滴关怀。她倡导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关注身边少数民族同学的需求,尊重不同民族的饮食习俗与节庆传统,通过宿舍走访、节日问候等细微行动,搭建情感沟通的桥梁,以心理共情夯实民族团结的群众基础。

        最后,文艺委员陈高辉同学对会议内容进行总结升华。他引用“一眼西藏,一生不忘”大学生主题活动中文化交流的案例,提出“文化浸润促团结”的实践倡议。他带领同学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”的重要论述,并发起班级行动倡议,后续可以组建民族文化宣传小组、开展非遗文化体验活动、制作民族团结主题文创作品等活动。他强调,作为青年学生,应从身边小事做起,以文化认同凝聚情感共识,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践中落地生根。

        此次班会,通过多维度、深层次的分享交流,让同学们深刻认识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,为后续开展民族团结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。